在博达大佛塔的覆钵式拱顶之上,有一座面朝四方的尖塔,在每个方向都绘有一双“慧眼”。这神秘又极具感召力的“慧眼”图形被不断复制,几乎无处不在,称得上是最能象征尼泊尔的符号。从离车轩的露台上,您能直接遥望“慧眼”。传说只要看过“慧眼”一次,就能走向解脱之道。

博达大佛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“世界文化遗产”名录。它不仅或许是世上最大的佛塔建筑,而且还是个活生生的地标——朝圣者如潮水般围绕偌大的白塔绕行,他们不绝于耳的念诵与闲谈,即能佐证他们绕行着的转经道将神圣与世俗和谐地连接起来。绕塔道一边是庙宇和转经筒,一边是栉比鳞次的商店。青烟的香氛从巨型香炉里袅袅升起,与在喜马拉雅山风中飞舞的风马旗彼此缠绕。

博达大佛塔的缘起众说纷纭,各种传说故事散见于西藏和尼泊尔文本中。其中最广为人知的版本来自西藏,据说有一位贫困的孤寡村妇,发愿为安放迦叶佛的遗骨而造塔。她非常聪慧,不仅战胜了嫉妒的显贵,还赢得了国王的支持。最终,她的四个儿子终于克服万难,建造了佛塔。同时,由于她四位儿子发愿生生世世护持佛法的力量,数百年后,他们同时转世成为奠定藏传佛教的四位圣者:藏王赤松德赞、寂护菩萨、莲花生大士和大译师毗卢遮那。因而,许多人相信博达大佛塔能使善愿成真。

几个世纪以来,尤其在尼婆罗王朝(公元4-8世纪)统治时期,博达大佛塔所在的商业区不断拓展。当地居民将它视作一片安宁的绿洲,同时它更是往来于印藏之间的商人、行者和探险家们在艰辛旅途中必经的歇脚点。当时的加德满都谷地,尽管还不太引人注目,却逐渐成为连接南亚和中亚,集文化、商业、灵性、学术于一体的重要桥梁。

如今,恰如博达大佛塔脚下轮回流转的生命洪流——各种观点、情感、故事、愿望、伤痛翻腾搅动,离车轩愿尽绵薄之力,借此特别之地的力量,整合培育人文精神,将往昔奔涌而来的正能量更加扩展,导向未来。以此向尼泊尔的历史和传统致敬,并基于当今世界的迫切需求,共塑一座和谐生活的曼陀罗坛城。